东汉末年,群雄逐鹿,笑到最后的只有魏蜀吴三家。其中,刘备靠着占据益州不断发展壮大,最终建立了蜀汉王朝,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同样是占据益州,可刘璋却在乱世中不仅没啥存在感,反而成了公认的暗弱不堪之主。那么,这里面的原因是啥呢?
最直观的原因是,刘璋没有让手下心服口服的威望,不像刘备可以招揽许多人才效力。文臣方面,刘备重用了黄权、刘巴、李恢等刘璋旧部,放心将权力交给他们。相反,从荆州带来的孙乾、简雍等文臣却只是挂个闲职而已。这种不论亲疏远近,只论才华能力的选人用人模式,让过去在刘璋治下郁郁不得志的文臣们彻底放下了顾虑,全身心投入到了益州的发展当中。武将方面,刘备重用了吴懿、李严等刘璋旧部。尤其是吴懿,刘备知道他有本事,干脆就娶了吴懿的妹妹,后来又立为皇后。这一连串操作下来,益州的人心得以安定。
另一方面,刘璋治下的益州一直都不完整,南中地区时常叛乱,北边又面临着张鲁的军事威胁。而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刘备与刘璋争夺西川时,除了在绵竹等地遭遇过阻击之外,其余城池几乎都是望风而降。甚至,刘璋都需要向昔日的敌人张鲁求援来抗击刘备,可见刘璋对益州的控制力已经低到了何种程度。反观刘备集团,从统帅到武将都是威名赫赫的人物,即便是手下的士兵,也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场老兵。所以,刘备第二年就北上攻打汉中,总算是将益州全部占领。从这一点来说,十个刘璋都不如刘备。
再者,益州本土士族的态度也很关键。刘璋治下,益州士族都是表面听话,但处处掣肘,主打的就是不配合,但是不会在明面上反对。对此,刘璋也没什么办法,毕竟自己没有班底,好不容易有个赵韪支持自己,可还是被自己的瞎折腾给逼反了。毫不客气说,刘璋在益州就是个光杆司令。但刘备占领益州之后,兵多将广实力雄厚,本土士族除了认怂没别的办法,只能乖乖听话。
更何况,刘备当时打出了“兴复汉室”的旗号,这对益州本土士族同样具有吸引力。因为刘备以益州作为根基,每向外多占一个城市,将来益州本土士族分到的蛋糕也就越大。这种从龙之功的诱惑力,远比跟着刘璋甘于享乐要更加吸引人。所以,对汉中之战、夷陵之战等重大军事行动,益州本土士族都是有钱出钱、有人出人,自然让刘备治下的益州不断壮大。
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,益州还是那个益州,人口数量、土地面积和资源禀赋都没有什么变化,只不过是刘备实力太强,不仅他自己是枭雄,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不是省油的灯,更何况在战略上、策略上都比刘璋高出太多。既然如此,刘璋治下的益州暗弱不堪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